分類
信賢放棄學 信賢經驗談

成功的臨界點,解決習慣放棄 | #聰明不是關鍵 #史丹佛心理研究 #臨界點理論 #信賢經驗談

非常聰明才能成功嗎?史丹佛大學的65年長期研究顯示並非如此!讓平凡人成功的關鍵其實有更多因素。

大家都知道只要放棄就一定不會成功,但你可能不知道放棄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太困難,反而無聊、沒看到成效才是放棄的最大原因。

有足夠成效通常就有動力堅持,因此重點還是能不能看到成效,但大家可能更好奇的是「要多聰明才能夠成功」?

成功不用超聰明-臨界點理論 Threshold Theory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孟(Lewis Terman)是 20 世紀教育心理學的先驅,在1921年開啟了<天才的遺傳研究>計畫,之後的65年追蹤結果證明:

高成果 = 高於門檻的水準 + 持續實踐

簡單說就是不用極度聰明,只要能跨過該項目的基本門檻,剩下的關鍵就是執行的夠不夠熟練

成效總在突破臨界點後

高成果的要素之一是「高於門檻的水準」 但這裡並非狹隘的指智商,假設要追求的是健康人生,相信不用太高的智商,要考量的因素還有:

  • 可以做的活動
  • 時間
  • 強度
  • 飲食
  • 休息

不同項目會有不同的標準,重點不在有哪些共通項目,而在「達到臨界點的量」,也可以稱為「推動改變的動能」,更簡單說「做多少才有成效」。

看到高成效才繼續,讓你無法成功

只要有努力,改變在看到成效前其實已經開始,只是通常「沒有察覺」或「沒法流暢使用」。

以要流暢用英文Email溝通為例:

  1. 學習英文沒學完26個字母,就無法拼出所有常用的單字。
  2. 不知道常用的單字,就很難了解英文使用者書面的意思。
  3. 無法了解意思,就不可能流暢的用email溝通。

因此一個英文字母沒背好的人,以「流暢使用英文做Email溝通」為目標,是難以看到成效的。

成效=成功的臨界點

成效強力驅動我們堅持,因此我們可以把「成效視為成功臨界點」或直白說就是「可觀察點」。

在達到臨界點前,怎麼累積都不會有明確的效果,而這是因為我們「累積的改變動能還未超過臨界點」,自然看起來沒有前進。

此狀態一久人自然就會想放棄,畢竟總是有其他的選擇,但頻繁轉換就不會成功,越來越沒自信淪為失敗主義者。

秘密在於適當的目標

笨蛋才只把目標訂在改變世界!我們可以改變世界,但改變世界是史詩級的目標沒法一步達到,中間要有階段,越明確的階段,你就越容易完成目標。

假設我們要改變世界拆分可能像:

改變世界->1000萬人被影響->…省略…->30個學生->社區大學教課->主動去投課->準備課程->列課綱->少看部影片

但常見的失敗點在於,一開始規畫得太細,花太多時間規劃沒去執行,執行後才發現很多計畫都會需要調整。

目標的正確拆分方法

正確目標的拆分方法,我在Youtube影片「科學化改變人生」中有詳細說明,想知道的朋友可觀看下面影片連結,從90秒開始直達拆分必須了解的部分,讓你10分鐘就能掌握正確的觀念。

成功關鍵就是正確拆分與堅持執行

我們都會遇到一面「無形的牆」,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聰明到能成功,但從65年的長期科學研究知道「聰明到可以達到平均水準」,後面就是堅持的問題了。

正確的拆分目標,讓你看的到成效但又不至於沒挑戰性失去興趣,只要掌握好這點,堅持就容易多了。

獻給一直努力付出但沒有看到成效想放棄的朋友,加油!成功有臨界點,你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我們堅持累積下去,總有突破的一天

===========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請信賢喝杯咖啡
https://ko-fi.com/hsinken
Hsinken吳信賢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ttCHEA4-El2x3tMcjnFg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3013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