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教學

不是只有斷捨離才叫整理,我的教學理念

知識有著各種表現與解釋方法,因此一樣丟東西,有人叫斷捨離、有的叫整理空間,作者有很多種,因為這種多樣性而讓讀者能去選擇最適合他的方式。

教學也一樣,在我心中也有一套特別安排的邏輯與順序,是我透過生活經驗或其他學習去濃縮總結的一套劇本,不能說他完美無缺但他代表了「我對這門知識的理解與期待傳達給學生的理念」。

我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但透過視覺我必需非常專注導致時間很難安排,因此我偏好透過聽覺來上課,這樣我通勤或處理一些耗時的雜事時都可以吸收知識,而我也把這樣喜好帶到我理想的課程中,畢竟我認為全神貫注地盯著螢幕學習真的很困難,不如把課程做成能用聽的吸收的方式,不懂的多聽幾次後,常常不知怎麼的靈光一閃就通了,這也是我常發生的。

我理想的課程是完全可以用聽的就能學習,視覺只是一種輔助,盡可能地將他說的詳細點,而我要教的也不只是這門知識,還包含我的價值觀與運作時遇到的困難,要怎麼克服他和了解其限制,我希望學生思考健全,而非被老師催眠XX救地球這種偏頗的洗腦,正反都告訴他由學生做出判斷才是我認為的正確教學。

或許這樣不會很速食但那又如何?人生短暫誰知道還能不能有生命和心神做下一套課程,因此我決心做「能代言我的課程」,人家看到會說:「有他自己的熱情,這就是信賢的風格」,這就是我要的。

有時我們總被要用哪種表現手法的所困惱,其實天曉得什麼是最好的,愛上自己的選擇,大膽的呈現,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對或錯,逐步再去調整。

怕害不完美而不前,那就真的只能止步於此了!

對於課程編排與呈現方式有感而發,特作此文激勵自己與其他有此困擾的創造者,相信自己不用懷疑!

分類
教學

Blue Yeti收音優化!低成本自製降噪神器(Sound Booth)附效果實測

花大錢買了「高感度麥克風」來做錄影或Podcast,結果一錄發現環境中的冷氣聲、風扇聲、汽機車經過的聲音都錄進去了,開什麼「心指向」也是開辛酸的根本沒用,這種情況買什麼吊架、防噴罩當然也是都沒用啦!最後只能把錄音軟體中的降功能開很大,然後你的音質也被降低很多!那你為何還要花大錢買好麥克風?

假設你跟我有相同問題,今天我要來教大家用低成本自製降底神器(Sound Booth),5百元內加上3小時時間就能完成,實際效果我拍成YouTube影片大家可以觀看,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如何製作幾個收音時的小技巧

Blue Yeti收音優化!低成本自製降噪神器(Sound Booth)實測影片-YouTube

https://youtu.be/W5bG0ywYQwg

做得有點醜但有效的成品圖

原理

因為高感度麥克風收音能力很強,除非在錄音室,不然即使開「心指向」也只是降低背面與側邊的收音,那些窗外汽車聲、公園的小孩瘋狂尖叫的聲音還是會被收進來,最後還是得用去噪音的處理才能獲得乾淨的音質。

但去噪音也是有強度之分的,開越強相對也會讓自己的音質受到減損,因為某部分的聲音也一起被處理掉了,因此在錄音時收音越乾淨,相對後製處理時就不用開太強的效果,通常去噪音效果開越強,你聽到的聲音就會越奇怪且變小聲。

我們不可能隨便就在加蓋個錄音室或有夠大的衣帽間可以躲,因此幫麥克風做一個外罩,除了我們面對收音的方向,其他全部用吸音棉隔起來,成本很低但可以非常有效的降低不少噪音,當然要追求寧靜還是得開去效果來處理,但開一點點也就非常夠了,收納也不會太麻煩,可以順便當麥克風保護殼,相當的方便。

材料

  1. 吸音棉 X 1塊 (我的作法100x100cm很足夠還會剩一些,不用買太高級,我是用4cm左右的不需要背膠)
  2. 零成本網購送來的紙箱 X 1 (尺寸越接近 寬21cm X 高38cm X 深30cm越好)
  3. 刀片 與 剪刀 X 1 (切割紙箱與吸音棉用,有鋸子的話也可以但非必需)
  4. 長尺 或 捲尺 X 1 (建議至少30cm)
  5. 封箱膠帶 X 1 (透明即可想好看一點可以用牛皮紙膠帶)
  6. 白膠 X 1 (如果需要調整箱體大小時使用)

製作步驟

決定尺寸

以Blue Yeti來說尺寸是 寬12cm X 高29.5 cm X 深12.5cm,因為要考量隔音棉的厚度與一些自製的誤差,我製作的目標大小為 寬21cm X 高38cm X 深30cm,我查過我想要的尺寸沒有適合尺寸的整理箱來當外殼,因此決定自己調整紙箱大小來製作,若不介意尺寸可以用
IKEA DRONA收納盒來做也是可以,很便宜就是尺寸會大一些。

調整紙箱尺寸

我的網購紙箱原尺寸為 寬21cm X 高48cm X 深30cm,我要將它降低10cm。

降低紙箱高度後先擺進去看一下,謹慎一點的話可以先放吸音棉確認一下高度會不會太低。

交接處黏一下白膠增加密合度與強度。

箱子外面貼膠帶,裡面裝些書壓在紙箱有黏白膠的交接處,幾個小時翻一下面可以壓的更確實,大概等個兩天白膠乾了,就可以繼續施工了(外面的是之後要用未裁切的吸音棉)

鋪設吸音棉

因為之前剩的吸音棉是有背膠的因此直接拿來使用,但要額外買的話可以買不用背膠的吸音棉即可,我們用卡著的方式來固定,之後不用還能拆下來,且這種方式接縫處會更緊密,避免外面雜音從縫隙傳進來。

先鋪背面(紙箱記得立起來短邊在上)將吸音棉裁切背面的大小,建議要鋪那一面測量後在裁,先裁好漏算吸音棉厚度會比較麻煩要多剪一次。

鋪設順序建議:

  1. 背面
  2. 兩側
  3. 上下

放進去比一下,等下我們還會調整

穩固BlueYeti

直接放在吸音棉上,你的BlueYeti會搖來要去的不是很好,因此我們要對圓盤下方做點加工。

記得我們是用擠壓的方式去固定吸音棉,底部的範圍要稍微挖大一點,這樣擠壓後才會放得剛剛好,應該調個三四次是很正常的,一次也別貪心割太大。

挖掉下方海綿示意圖,最後的大小至少還多挖了20%的寬度。

完成

這時紙箱和吸音棉中間通常會有縫隙或切不平整的問題,我是用紙膠帶簡單遮一下,反正平常他不會入鏡,講究的可以在貼些裝飾在外面也OK。

不到五百但有效的低成本降神器(Sound Booth)完成圖

收音小技巧

有了這個自製的Sound Booth,相信錄音時已經能有感的減小環境噪音的音量,以下分享幾點搭配降噪神器,錄音時的小技巧:

  • 防噴罩還是要用,這只能隔音
  • 電風扇避免從背後吹,人一動風會進去
  • 收音時盡量靠近,Gain就可以調小,避免多錄到其他噪音
  • 不要直接正面對Blue Yeti講話,盡量斜30~45度,避免太近時有防噴罩還是擋不住太強的氣音
  • 真的還是很吵,外面可以蓋羽絨外套增加空氣層來隔音,但要小心講話時噴到羽絨外套的雜音也會被收進去,因此要設置得很小心(高感度不是叫假的)
  • 放Sound Booth內一定是用「心指向」模式喔!

最後我提醒一下,若你是在一般環境錄音,糟糕的是旁邊還有馬路,那書本式的隔音方案你要考慮一下,因為那是給多人在錄音室同時錄音避免互相干擾時用的,家裡的噪音來源可能是你上方的冷氣或旁邊的窗戶 ,精美的書本式看起來是很美觀沒錯,但你需要的「固若金湯」的防護方案,動手做一個吧!簡單又保證物超所值。

Blue Yeti收音優化!低成本自製降噪神器(Sound Booth)實測影片-YouTube

https://youtu.be/W5bG0ywYQwg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文章與簡報的編寫方法

最近常在寫文章和備課程,早就想針對怎麼產出文章或簡報,做個比較嚴謹有邏輯的架構讓自己去遵循。

我認為產生文章的三個要素:

  • 思想
  • 資料
  • 編寫方法

有這三項就能產出一定水準的文章,其中編寫方法是最能被規範與定義,我參考朋友教我的廣告文案概念,加上自己寫作與工作簡報的經驗,去整理出我實際會使用的編寫方法來與大家分享。

題目通常歸類為兩種類型

  • 目的型
  • 靈感型

工作上的大多是目的型,包含宣傳廣告、發表簡報、教學課程…等,也通常是非做不可的事情,靈感型則是突然想到一個點,覺得有其意義而去擴張,產出可能是一則心情短文或甚至是個理論,這種通常只會受發表載體的限制,但也先陳述部分重要內容,在其他地方做完整表現,因此原則上無太大限制。

我們針對這兩類型再做分解:

  • 靈感型文章 = 被靈感觸發->形成目的->自我目的型文章
  • 目的型文章 = 自我或他人目的->尋找靈感->自我或他人靈感型文章

可以看出這兩類型文章經過分解後其實是相似的,都會有靈感與目的,只是主動和被動的差異,因此編寫時只要注意限制條件方法是相同的,,以下是我的文章或簡報編寫方法。

信賢流文章或簡報編寫方法步驟

  1. 文章目的:思考要達成的目的並列出來。
  2. 發表限制:列出限制條件,可能是字數、時間、必要或不能出現的內容…等。
  3. 列關鍵列表:表達要做什麼?要說什麼?要注意什麼? –
  4. 初次排序關鍵列表:依重要性排序重點和關鍵列表。
  5. 限時收集資料備用:參考關鍵列表與限制,設定時間盒,時限內列出現階段想到的內容與資料,不足處再外查。
  6. 再次確認關鍵列表優先次序:依照收集的資料重新審視關鍵列表的重要性
  7. 建立文章結構:依關鍵列表的重要性與闡述順序,開始組建結構。
  8. 必要先寫:依造文章基本結構,先填入必要資訊 。
  9. 依限制做合理分配:檢視發表限制,算出剩餘可用空間做合理的大致分配。
  10. 填入次要資訊:依照先前的分配在限制內填入次要資訊
  11. 檢查是否貼切目的與前後邏輯順暢:完成初版文章前必需再完整讀一遍,看是否有呼應目的與有沒有說不通的地方。
  12. 放置兩~三天:除非緊急不然建議一定要等,通常當下寫完覺得毫無問題,放置兩三天再看,就容易發現不足處。
  13. 重新調整:放置後通常都會想改,重要才調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不會讓人不懂的不動。
  14. 校稿:對目的、限制、文句通順與錯字做最後確認。
  15. 決定標題:假設標題可以自訂,到此在決定即可。
  16. 發表

關鍵事項

  • 好的文字像在講話,你能感受到講話人的形象。
  • 抒情是手法不是目的,要讓受眾看得懂。
  • 盡可能用最少字表達意思,從砍掉文字重唸看看,直到不能更好為止。
  • 過場(到關鍵訊息前的鋪成,引入主題),盡量一句不超過15字,一段不超過4行。
  • 主標和副標,最好能問答相呼應,不看內文也能邏輯順暢。
  • 結尾為呼應目的最好一行,最多一段。

容易失敗點

  1. 超過時間:沒有目標地瘋狂收集資料,因此需要排序重要程度和設定合理時限。
  2. 選擇障礙:自認什麼都很重要,但重點是從受眾去思考什麼才是重要,並無情地列出優先次序,超過版面就放棄。
  3. 本末倒置:填資訊不在文章結構剛建立好時就開始填入,先去寫一些裝飾用的詞,最後不是大調就是內容龐大難吸收。
  4. 前後矛盾:沒結構與思考前後的邏輯性,即使是小說也會失敗,文章也是一個世界,怎麼進入、要遇到什麼與最後如何出來,都要設計。

我將隨著實踐再去定期修定這個編寫的流程,已產生出更佳的文章流。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管理

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

延續之前團隊合作狀況才是問題能不能被解決的關鍵,這裡提出適用於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方法,透過這方法能培養「遇到重大問題時正確解決能力」,步驟可以快但不能省,不然落入獨裁或躁進問題可能沒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

發覺->歸納->學習->評估->逐步完善

合作的基礎在於共同利益,光是自己緊張是沒用的,因此建議以幾個階段去進展,依團隊的成熟度快慢可能不同,但急躁也是沒用的。

解決五階段分別為:

  1. 讓團隊發覺問題
  2. 共同觀察歸納問題的成因
  3. 學習方法
  4. 評估可行性
  5. 逐步完善

1.讓團隊發覺問題

除非是非常明顯致命的問題,不然通常只有你或少數人會發現並存在不能提出來的可能(例如老闆獨裁決定),但更多時候致命的問題是不明顯且非立即的,這種危險會慢慢危害團隊,最終無藥可醫而衰亡,要避免這問題的方式就是讓團隊意識到這是嚴重的問題,當然如果大家都不以為意,那可能真沒問題,或可能你就要準備換團隊了,畢盡良禽擇木而棲。

2. 共同觀察歸納問題的成因

當團隊有了可能有問題的意識,第二步應該是共同去觀察這個問題,設法歸納出可能的成因,每個人觀點不同,單人容易偏頗且團隊一起觀察更能促進後續合作解決的意願,當然最後勢必還是會有人主導結論,但此過程不能少。

3.學習方法

這裡包含了找尋方案和實際學習,找尋方案部分通常一到兩人執行即可,假設性排出優先可能方案,然後派員深入學習,重點是先有個初步方向而非有立即一次能解決的錯誤期待。

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何不是先評估再學習?因為以為隨便看幾個網頁或一本書就覺得掌握知識的這種想法是非常自大的!,嚴重的問題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先做較深入的學習才有評估的能力,現實不是一場兒戲,要嚴肅去面對它。

4.評估可行性

當團隊有人深入了解一個待選的解決方案時,團隊要一起評估執行的可行性,這可行性至少要包含:

  • 時間
  • 成本
  • 效益
  • 團隊執行意願與能力

時間、成本和效益大家都會考量,但關鍵是團隊執行的意願與能力,這點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

舉例來說:假設產品銷售不佳的原因是設計太醜,方案是所有人都去學美感課程,大家都有美感產品自然就漂亮大賣了!乍聽很合理,但執行後可能因為天份或每個人喜好不同,反而團隊搞得很不愉快,這時若團隊有共識,找一個專業的設計師來處理會是更好的方案。

另外還一個常見問題是高估團隊能力,主管可能會覺得這很簡單團隊可以輕鬆達成就自主下了決定,俗話說「若要人如你,除非他是你」

,每個人狀況不同且倉促下可能有沒注意到的點,能不能執行應該務必由執行的人來決定。

當然會遇到下屬沒有經驗無法評估怕故意拖延的情況,這時可以找專業的人士來協助,但切記專業人士畢竟不了解內部狀況和能掌握所以突發狀況,保守一點才是上策。

5.逐步完善

評估後決定執行後,切記要建立多段的檢核點與接受一開始不完美的現實,世界上沒有一體適用的完美方案,Google和Apple適合的方式也必定不同。

要想像導入任何方案就跟拿鉛筆不用工具畫圓相同,一筆就有完美的圓是天才,正常方式是盡力畫一個圓形(結果像六角形),然後針對不夠圓的地方逐步去修正,這就是磨合的過程,重複不斷執行,最後任何人都能得到一個漂亮的圓形。

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也能透過檢核點來評估,是否要繼續進行或重新選擇方案,執行前通常都很美好不然就不會被選為方案,那像考試一樣讀書時都沒問題,一考馬上見真章,因此要認清事實,寧願早早失敗重來,也別拖到最後才發現,一切是場美麗的誤會。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管理

老師在弘法、顧問做啟發

這兩天的CSM認證課程助教加上之前的工作經驗,讓我對不同身份的職責有所自己的定義,當然現實中角色常常會兼任,但任何的當下你只會當一種角色,若教學時只聽不說,解惑時只想硬塞制式答案,都是非常不適任的。

・老師是法師,要積極有系統的弘法,教會你某種技能或思想

・助教或顧問是禪師,要積極不做事,先讓學員犯錯他們主動發問才去啟發

為何會有此差異?

因為老師必需幫助學生 新學會加強 某種他們想要的技能或思想,從無到有這會為學生帶來新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個系統去主動協助同學學習,假設老師上課啥都不講那學生也無法適從,而解答學生問題時老師切換成的是顧問角色,職責自然也不相同。

而助教或顧問的職責是幫助已經有基礎的學生 解開疑惑擴展可能性 ,學生可能哪邊想不通或鑽牛角尖時,不給直接解答,而是透過經驗分享或比喻來協助他們得到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制式的解答。

只有學校才有標準答案,現實只有適合自己的答案

現實中顧問應該要做禪師角色,因為學生肯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過去可能有犯大錯但結果卻成功,但因有程度所以知道那只是僥倖,心中一直很不踏實怕成功無法延續,這時心中有所疑惑自然主動將問題提出。

顧問因為非組織內編制,自然能用較超然的角度去找出顯而易見卻被忽略的點,就像幾乎天天有美麗的夕陽,而我們通常不會注意一般,但若成為遊客就會讚嘆其他地方夕陽的美麗,甚至覺得自己很幸運能看到,習慣讓人省時但也創造了盲點,這是任何個人都難以克服的,因此才會需要協助。

解法不會一開始就存在,大家願意合作才會成功

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能否解決幾乎都與合作狀況有關,越多人變數越大但能成就的事情也越大,要求所有人當殉道者還期待大家會合作?這就真的太一廂情願了。

不管是個人或企業成功必定有其獨到之處,必須去尊重而非貶低或歧視,我們可以提供一套技能或思想,幫助他調適成適合他的方式,但不該想把他變成那套方法的代言人,強硬的亂套要求完全的遵行只會讓他最終變成殉道者。

再來我將分享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作為延伸閱讀的內容,請點擊下方連結繼續學習
文章連結-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