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管理

老師在弘法、顧問做啟發

這兩天的CSM認證課程助教加上之前的工作經驗,讓我對不同身份的職責有所自己的定義,當然現實中角色常常會兼任,但任何的當下你只會當一種角色,若教學時只聽不說,解惑時只想硬塞制式答案,都是非常不適任的。

・老師是法師,要積極有系統的弘法,教會你某種技能或思想

・助教或顧問是禪師,要積極不做事,先讓學員犯錯他們主動發問才去啟發

為何會有此差異?

因為老師必需幫助學生 新學會加強 某種他們想要的技能或思想,從無到有這會為學生帶來新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個系統去主動協助同學學習,假設老師上課啥都不講那學生也無法適從,而解答學生問題時老師切換成的是顧問角色,職責自然也不相同。

而助教或顧問的職責是幫助已經有基礎的學生 解開疑惑擴展可能性 ,學生可能哪邊想不通或鑽牛角尖時,不給直接解答,而是透過經驗分享或比喻來協助他們得到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制式的解答。

只有學校才有標準答案,現實只有適合自己的答案

現實中顧問應該要做禪師角色,因為學生肯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過去可能有犯大錯但結果卻成功,但因有程度所以知道那只是僥倖,心中一直很不踏實怕成功無法延續,這時心中有所疑惑自然主動將問題提出。

顧問因為非組織內編制,自然能用較超然的角度去找出顯而易見卻被忽略的點,就像幾乎天天有美麗的夕陽,而我們通常不會注意一般,但若成為遊客就會讚嘆其他地方夕陽的美麗,甚至覺得自己很幸運能看到,習慣讓人省時但也創造了盲點,這是任何個人都難以克服的,因此才會需要協助。

解法不會一開始就存在,大家願意合作才會成功

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能否解決幾乎都與合作狀況有關,越多人變數越大但能成就的事情也越大,要求所有人當殉道者還期待大家會合作?這就真的太一廂情願了。

不管是個人或企業成功必定有其獨到之處,必須去尊重而非貶低或歧視,我們可以提供一套技能或思想,幫助他調適成適合他的方式,但不該想把他變成那套方法的代言人,強硬的亂套要求完全的遵行只會讓他最終變成殉道者。

再來我將分享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作為延伸閱讀的內容,請點擊下方連結繼續學習
文章連結-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管理

傲慢總是默默阻止自己成長

昨天當了第一天的CSM認證課程助教發現自己的傲慢,ScrumMaster是要引導團隊,但什麼是好要往什麼地方去,真的不是你的一廂情願嗎?
 
過去當學員時你會想讓團隊跟著我的聰明想法走吧!讓哥帶你飛^o^
 
當了助教你要抑制說話和自以為是的引導衝動,盡可能最少幅度的影響他們,或許場面會有些乾但這其實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總是會有一個方案出來的。
 
我在想我總是覺得人家不夠主動積極,這其實就是我的傲慢,是否沒給人機會去表達他所想,而直接跳到結論不想聽?
 
不可否認我若沒有覺得自己夠聰明,我就不可能相信自己能追求突破,但畢竟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終其一身努力其實連一台iPhone3GS也無法獨立做出來。

我們的能力建立在別人的知識上,為何我們不能用更開放的角度去聽別人的聲音?

當然我們還是會有一套自以為是的做法,可能對可能錯大家都一樣,但至少可以不要這麼傲慢,不要一時間就只說自己的想法,享受一下那個讓人尷尬的時光,說不定你會受到完全不同的激盪,這才能創造自己的進步,而不是只想把別人變成過去的自己。
 
很感恩突然有機會變成助教,才會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些事情,以前教書會覺得老師因為不想出糗,會努力備課連覺得不想學的沒用東西也要硬逼自己去懂,而對一門知識有所更深的認識,因此變得更厲害。
 
助教不是以教導知識為主要目標,而是在必要時引導才存在的,因為沒有利害關係,站在輔助角色看著學員去犯自己覺得的錯,只要抑制住想發言的心某種程度是更容易了,這在真槍實彈的商業環境中是困難的,但也因為是這樣你更能去觀察,那些恨鐵成不成鋼的憤怒都只是自己的傲慢,把舞台留給他們,你才能跟著進步。
 
今天還有一天,好好享受這個經驗,或許又會有不同的體會,這就是有趣的人生吧。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管理

目標達成術-A+PDCA-概念篇

你是否跟我一樣極力想達成目標,試著用一種工具管理全部,最後不超過三個月就放棄,總覺得自己毅力不夠,直到某一天我才開竅,是我用錯了方法,硬把襪子當手套自然不靈活,現在我會將這方法與你分享,你可以執行一個月後再評估這是否也適合你!

這篇是最重要的概念,未來我將在每個工具專題中分別教你用

  • MindMap – Coggle
  • Board – Trello
  • Calendar – Google Calendar
  • ToDo – Thing3
  • Archive – Evernote

來達成任何你想要的長、中、短期目標!
如果你不是用這些工具也沒關係,這些概念還是能幫助你變得更好!

記住!即刻改變,否則你將失去原本屬於你的成功!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假設你的目標是
1.成為經理。
2.月收入提高3萬。
現在不著手改變一年後你就損失36萬且原地踏步,因此不管如何你必須改變

A+PDCA概念 – 正確的工具做正確的事

人生有限運用有效用時間成為「高效者」將讓你更成功與快樂。

在成為高效者前,我們先來看看「低效者」怎麼做

  • 立即想完成所有事。(沒有明確目標,不懂輕重緩急)
  • 詳細規劃三年行程。(過早細節化,一點小變動就要改)
  • 一種工具想管全部。(不懂善用工具優勢,拿牙籤吃便當兼剃牙)

我們可以發現低效者其實也很努力,他活得並不輕鬆,但總是事倍功半,因為他們
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去做「規劃」「執行」「檢核」「優化」「累積」

低效者」永遠沒有系統隨性而做!

「高效者」的系統

我知道你可能同時有十個案子,但「高效者」就像獵鷹當下只認真鎖定一個目標,想看看同時追十隻兔子不只疲於奔命甚至會空手而歸。

可能十件事都好像非常重要,但請記住你一次只能專心處理一件事,因此你要思考:

  • 這件事對你的未來有沒有幫助?
  • 這件事不處理會如何?
  • 這件事如果還沒開始做,你會不會再接一次?
  • 這件事是不是非你做不可,還是有人可以幫忙?
  • 這件事的優先順序是第幾位?

這些步驟首先幫你「聚焦方向」、「判斷重要性」、「避免沈沒成本偏誤」和「委派處理」,正常他可以幫你去掉一半以上的項目,記住這是一個超量的時代,永遠會有事情無止盡往你身上丟,判斷是否要花心力執行非常重要。

刪剪完清單內「偽必需執行」的項目後,就是排定優先順序,注意千萬別用「高、中、低」的分類,相信我幾乎都是「高」的,但你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因此請用數字排出明確順序

未來我將教你更多「辨識重要事件」的方法,但目前你只需要學到這裡,我們先來了解整個「目標達成術」的精華。

長期目標用MindMap

長期目標是指達成期限需要一年以上且可能同期間不只一個項目,像要三年後我想成為業務經理且完成攀登30個小百岳,這時你需要的就是MindMap,你先理出方向但不訂下細節,因為時間太長變數太多,且目標太遠大必須分解成很多中期項目

通常這種目標一年檢討一次即可,分解成一年可達成的即可,這種目標會因很多不可抗力的因素而一直延期或修正,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規劃

中期目標用Board

中期目標是指一年~一個月內的目標,這種目標的特性在於感覺很容易達成,但其實很容易失敗,因為「低效者」不做進度檢核,目標訂了卻不會依執行狀況做調整,以登小百岳為例,年初三次有執行,之後假日大多去看聚餐看電影,年底到了才發覺自己又「習慣性地無法達成目標」,同樣的劇情明年又會上演一次。

通常這種目標應該一個月就檢討一次依照實現進度或現實狀況做調整,無法達成的看是縮減目標或延期,正確的判斷狀況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短期目標用ToDo

兩週內的就是短期目標,通常是由月目標分解加上一堆日常雜事而成,雜事完成劃掉即可,重點在於目標需要每週末檢核一次進度,沒完成的看是否能在週末或下週進度補上。

需要注意的是假設你連續兩週都沒達成目標,這是一個嚴重的警訊,告知你的計劃可能有問題,這時必需老實的調整月目標,將積欠的項目消除,否則一直盲目地相信能趕上進度的結果就是越欠越多,最終放棄計畫。

老實的評估計畫,才能幫助你成功

通常我們很容易選擇忽略「自己想的太美」的現實,盲目相信情況會變好,最終以逃避收場,新年時再來懊悔,其實你距離成功只差在依照現實作出調整

這不是要你降低標準,而是要你逐步地把事情做好,時間可能不如幻想中的短,但終究你會踏實的達到目標。

而將這些經驗搭配累積的過程,漸漸優化自己的評估與效率,每次都變的更強大,這就是「目標達成術」的精隨,它將帶你走向更成功更快樂的人生。

接下來的主題將圍繞在帶你用適合的工具去完成

  • 「短、中、長期的規劃」
  • 「適時的檢核與調整」
  • 「累積優化評估與效率」

最終你會發現方法對了,目標就容易達成!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請到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管理

用程式邏輯了解OKR

OKR是Google和Linkedin使用的管理方法論,由 Intel的「葛洛夫」提出,經「杜爾」帶入Google後廣為使用。

OKR = Objectives & Key Results

本篇的重點在於OKR與程式建構的關係。

系統在進行開發語言選擇(C#、Php…)、範型選擇(paradigm)與物件化規劃(Object Oriented )後,會開始設計函式

函式是程式間重要溝通單位,決定功能是否能完成的關鍵!

系統是團隊共同打造的成果,由每位程式分工後依特定流程呼叫彼此函式組成而來,類別名稱亂取會造成維護上的一些問題,但函式不能正確運作,那系統是絕對會停擺,因此非常重要。

我怎麼設計一個複雜的函式?

1. 我會了解函式的目的,通常那代表產出(output)。

2. 思考用什麼方式來獲得要產出的內容?

3. 依據採用的方式,我會評估呼叫函式時參數給的夠不夠?

4. 輸入不夠的參數是否能在函式運行中取得?例如:從DB或設定檔取得。

5. 若無法取得足夠參數視情況選擇其中一種解法:
A.解法1:選擇新方法,重新2~4流程。
B.解法2:與其他工程師協調,讓傳入時有此參數。
C.解法3:功能無法達成,重新規劃。

6. 分析重要檢核點,例如:電子簽章
A.資料、格式、順序是否正確?
B.簽章用Key否能取用與是否正確?
C.執行簽章中是否出錯?
D.檢查簽章值與範例值是否相同?

最後我就能開始執行、並在執行中提早確定能否完成與最後交付正確產出

程式邏輯與OKR關係

聰明的你一定已經發現,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s)的:
1.O就像我們函式的產出
2.KR則像建構函式的第六步-分析重要檢核點

一個大系統或目標都可以經過比較小的OKR去逐步建構與檢核,只要檢核點都能完成那基本上功能80%都能完成,不行的話也能提早檢視問題做出求助或修正。

因此檢核點的設置非常重要,務必做到正確的分析並優先完成,如此你將更容易從容地完成目標。

延伸閱讀

若你有興趣更進一步了解,可參考:
OKR:做最重要的事 – 約翰.杜爾
<博客來介紹與購買連結>

一次讀懂 Google、Linkedin 都在用的 OKR 目標管理法
<想快速了解OKR,請參考 經理人雜誌 專題>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管理

整理5大流程組-10大知識領域-49子流程表 PMBOK第六版

最近準備PMP(專案管理師)考試找時間整理了一下,49子流程在5大流程組和10大知識領域的對應關係,也分享給大家,可以印出來隨身攜帶好隨時思考與臨時背誦。

文字完全參考繁體版的PMBOK第六版,後面並附上相對應的頁碼方便做查找,括弧內的數字代表該流程組或知識領域包含的子流程數量。

Google試算表分享(請自行建立副本使用)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oPdG1sKpCiW7stHuKLfihYB4fzRJk3FLsmXrXY4yIOM

延伸學習:如果你想了解PMP和Scrum的差異,歡迎觀看我拍攝的免費教學影片
敏捷與傳統專案差異【升級你的專案管理 SCRUM入門課】


——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請信賢喝杯咖啡
https://ko-fi.com/hsinken
Hsinken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E5%90%B3%E4%BF%A1%E8%B3%A2Hsinke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3013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