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生活

簡單維持好習慣

我們總以為要維持好習慣,必需用極強的意志力去抵抗誘惑,但王爾德卻說過「抵抗誘惑最好的方法是先臣服於它」,就像我們下定決心為了自己的健康要持續運動,但當同事找我們去聚餐時,開始還能以意志力抵抗個一兩次,但也僅止於一兩次,之後就中斷運動,最終剩下的只有滿滿的罪惡,明年同樣目標又被訂下然後失敗,這情況你是不是很熟悉?

這是因爲你永遠不能相信意志力,「現在的犧牲不知何時才有回報」跟「現在立即享受」,這場競爭明顯一開始就很沒有勝算,因此缺少誘惑的環境才是你最堅強的後盾,這樣你就不用考驗你的心智,同時省下很多懺悔的時間。

===好聽版上線===
如果您喜歡用聆聽的方式,信賢有提供本篇文章的Podcast好聽版,歡迎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emhb2tegmdu0839j6p7pf5o
除了Firstory外,在Apple Podcast、KKBOX或Spotify搜尋 「賢TAXI」也能找到我的頻道與本次內容,請訂閱以獲得最新資訊。
===

環境遠比想像的重要與善用我們的懶惰

如果我們手邊有零食,哪怕我們正在減肥通常不久就會找到犒賞的理由吃掉,但如果零食放在別的房間,還要打開櫃子才能吃到,那我們抵抗零食的機會就會高些,假設要吃零食都要出門去買,那吃的機率就更低了,因此便利性為很大程度的影響了我們的行為。

我們要揚善棄惡的最好方法就是塑造一個有利於我們的環境,對我們好的有利的例如白開水擺近一點,可樂真的要買最好也只買一罐然後放冰箱最裡面,讓好的事容易做,壞的事很麻煩,讓懶惰成為我們最好的助手

目標失敗沒關係但不要連續兩次

雖然我們並沒法每次都成功抵抗那些不好的誘惑,但我們至少可以要求自己不要連續失敗兩次,避免自己落入失敗的連鎖中,一但多次連續失敗,自己就容易萌生已經沒救的念頭,那就真的很難再爬起來了。

因此當第一次失敗時我們要誠實的檢討,我的目標是不是訂太高了?還是只是當天狀況不好?適時的修正成稍具挑戰的目標,而非不可能的任務是很重要的課題,無法達到的目標是沒有意義的。

當我們能正確訂立目標且要求自己不能連續失敗兩次時,長期下來我們至少有保底50%的成功率,隨著越來越習慣那成功率自然會往上升,最終我們就能成為我們想成為的那種人,而非對自己感到絕望的失敗者。

無聊是放棄的主因,樂於挑戰獲得成就感才容易持續

人是善於逃避無聊的生物,即使勉強自己繼續終究有一天會找到放棄的理由,因此要獲得成功的果實必需設法避免無聊這樣勝算才會高,這是一場與自己天性的鬥智,我們可以用一點小技巧來增加自己成功的機會。

挑戰並不是只有目標要無限提高,例如效率從一天一件變成完成兩件,更多時候我們會採取「用不同方法來完成」的方式來進行挑戰,用不同於平常的方式來完成,除了避免作業感外,還有找尋新可能性的機會,一樣的功能思考用不同的pattern去完成。

通常用不熟悉的方式一定會遇到問題,評估有沒有辦法解決、效率是否更高與優缺點在那?即使最終發現確實無法實現,但這過程也會讓你思考變得更寬廣,下次遇到新問題可用的武器變得更多,這種自我成長的成就感可以讓我們維持熱情。

如果你發現每次好習慣都維持不了一個月就放棄了,請務必反思一下今天提到的:

  • 有沒有創造好環境?
  • 目標是否稍具挑戰,而非無法達成?
  • 是否避免連續失敗兩次?
  • 是否有獲得成就感?

不要再艱苦的挑戰自己的意志力了!將決心放在創造好的環境上,不允許自己連續失敗兩次,再加上一點成就感,那好習慣自然就會長久。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如果您喜歡用聆聽的方式,信賢有提供本篇文章的Podcast好聽版,歡迎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emhb2tegmdu0839j6p7pf5o
除了Firstory外,在Apple Podcast、KKBOX或Spotify搜尋 「賢TAXI」也能找到我的頻道與本次內容,請案追蹤以獲得最新資訊。

「賢TAXI」Podcast頻道可收聽平台
Firstory
https://open.firstory.me/user/hsinken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30132764
KKBOX
https://podcast.kkbox.com/channel/-msDDOBnQApXPl_JUG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5qfyJVJMKcVUhqjXRxL4G5
Pocket Casts
https://pca.st/9lt94wpa






分類
信賢經驗談 管理

領導=有魅力的管理+激發團隊潛力 | #領導與管理的差異 #別把控制當領導 #信賢經驗談

有同學問我管理和領導有何不同,領導是叫比較好聽的管理嗎?

管理和領導的最終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讓團隊達成目標,但結果卻是不同,用比喻來說:

  • 管理 = 自己手拿皮鞭後放狼犬,始終盯著羊群不要亂跑
  • 領導 = 當隻領頭羊帶著羊群,通過危險共享成果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文章與簡報的編寫方法

最近常在寫文章和備課程,早就想針對怎麼產出文章或簡報,做個比較嚴謹有邏輯的架構讓自己去遵循。

我認為產生文章的三個要素:

  • 思想
  • 資料
  • 編寫方法

有這三項就能產出一定水準的文章,其中編寫方法是最能被規範與定義,我參考朋友教我的廣告文案概念,加上自己寫作與工作簡報的經驗,去整理出我實際會使用的編寫方法來與大家分享。

題目通常歸類為兩種類型

  • 目的型
  • 靈感型

工作上的大多是目的型,包含宣傳廣告、發表簡報、教學課程…等,也通常是非做不可的事情,靈感型則是突然想到一個點,覺得有其意義而去擴張,產出可能是一則心情短文或甚至是個理論,這種通常只會受發表載體的限制,但也先陳述部分重要內容,在其他地方做完整表現,因此原則上無太大限制。

我們針對這兩類型再做分解:

  • 靈感型文章 = 被靈感觸發->形成目的->自我目的型文章
  • 目的型文章 = 自我或他人目的->尋找靈感->自我或他人靈感型文章

可以看出這兩類型文章經過分解後其實是相似的,都會有靈感與目的,只是主動和被動的差異,因此編寫時只要注意限制條件方法是相同的,,以下是我的文章或簡報編寫方法。

信賢流文章或簡報編寫方法步驟

  1. 文章目的:思考要達成的目的並列出來。
  2. 發表限制:列出限制條件,可能是字數、時間、必要或不能出現的內容…等。
  3. 列關鍵列表:表達要做什麼?要說什麼?要注意什麼? –
  4. 初次排序關鍵列表:依重要性排序重點和關鍵列表。
  5. 限時收集資料備用:參考關鍵列表與限制,設定時間盒,時限內列出現階段想到的內容與資料,不足處再外查。
  6. 再次確認關鍵列表優先次序:依照收集的資料重新審視關鍵列表的重要性
  7. 建立文章結構:依關鍵列表的重要性與闡述順序,開始組建結構。
  8. 必要先寫:依造文章基本結構,先填入必要資訊 。
  9. 依限制做合理分配:檢視發表限制,算出剩餘可用空間做合理的大致分配。
  10. 填入次要資訊:依照先前的分配在限制內填入次要資訊
  11. 檢查是否貼切目的與前後邏輯順暢:完成初版文章前必需再完整讀一遍,看是否有呼應目的與有沒有說不通的地方。
  12. 放置兩~三天:除非緊急不然建議一定要等,通常當下寫完覺得毫無問題,放置兩三天再看,就容易發現不足處。
  13. 重新調整:放置後通常都會想改,重要才調只是表達方式不同,不會讓人不懂的不動。
  14. 校稿:對目的、限制、文句通順與錯字做最後確認。
  15. 決定標題:假設標題可以自訂,到此在決定即可。
  16. 發表

關鍵事項

  • 好的文字像在講話,你能感受到講話人的形象。
  • 抒情是手法不是目的,要讓受眾看得懂。
  • 盡可能用最少字表達意思,從砍掉文字重唸看看,直到不能更好為止。
  • 過場(到關鍵訊息前的鋪成,引入主題),盡量一句不超過15字,一段不超過4行。
  • 主標和副標,最好能問答相呼應,不看內文也能邏輯順暢。
  • 結尾為呼應目的最好一行,最多一段。

容易失敗點

  1. 超過時間:沒有目標地瘋狂收集資料,因此需要排序重要程度和設定合理時限。
  2. 選擇障礙:自認什麼都很重要,但重點是從受眾去思考什麼才是重要,並無情地列出優先次序,超過版面就放棄。
  3. 本末倒置:填資訊不在文章結構剛建立好時就開始填入,先去寫一些裝飾用的詞,最後不是大調就是內容龐大難吸收。
  4. 前後矛盾:沒結構與思考前後的邏輯性,即使是小說也會失敗,文章也是一個世界,怎麼進入、要遇到什麼與最後如何出來,都要設計。

我將隨著實踐再去定期修定這個編寫的流程,已產生出更佳的文章流。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管理

規模不等同力量

現在的環境大型組織為何不總能擊敗小團體?如何更有效率達成目標?這答案或許身體早已給出答案,只是很多人沒有體悟到。

兩個運動員一個肌肉大、一個肌肉普通與一個不運動的沙發馬鈴薯,三人誰的力量大?

普遍以為

肌肉大 > 肌肉普通 > 沙發馬鈴薯

實際是

肌肉普通 > 肌肉大 > 沙發馬鈴薯 (更常見)

肌肉大 > 肌肉普通 > 沙發馬鈴薯 (少數)

決定力量大小的關鍵因素,除了肌肉大小外更多是神經連結與結締組織(骨骼、韌帶、肌腱)的效率,根據研究人身上的肌肉數量在出生後4-5個月就已經固定,之後透過成長與訓練影響的是肌肉束的粗細與強度,可以想像100根牙籤和100根鋼筋相比,數量雖然相同但視覺與能力上勢必是不相同的。

但並非肌肉看起來大就一定比較有力量,就像同量級的職業選手,健美先生(幾乎完全肌肉組成)不會比健力或舉重選手能舉起更大重量,這是因為神經系統負責徵招肌肉,越強健的神經能同時利用更多肌肉,而結締組織決定了能承受多大重量不受傷,有肌肉還需這兩項配合才能成就怪力,因此肌肉大在視覺上是比較有優勢,但誰力量大卻難以光用視覺評估。

組織也是透過群體與系統結合去發揮能力,這點與人體相同,因此也很容易陷入是視覺的陷阱而未發現。

容易且被稱許的事不一定是好方法

身為科技界的一員對人月神話應該不會很陌生,1人要做一年那請365人的話一天就能完成了,剝花生殼可以但研發或蓋房子肯定不行,越多人溝通、協作與整合需更多的成本,且每個人都有意見或想法的情況下這肯定是個災難,相信這是大家都認同的。

但實際上大部分組織卻還是以人月神話的模式在運作,因為這樣看起來肌肉(規模)會很大,作法是把它拆成巨多部門、流程甚至子公司來讓事情更專業、更防弊,這很大原因是因為人多是乎更有能力,重點是看起來體面很安全,不可否認1萬人和50人組織,如果不了解對方狀況任誰都會跟1萬人合作,至少出問題他們賠得起,找工作時也一樣加入大公司比較能有歷練且說出去比較有面子,但實際上個人工作上能遇到人或事就是那些,組織實際不灌水投入個專案的人數也是有限,這仔細想想就能明白。

我並不是在反對大組織的存在必要性,而是在解釋不考慮其他狀況下,光是規模就足以讓人對決策做出特定傾向,但真正造成組織不斷擴張的原因是因為擴大永遠是比較容易且被稱許的選項,但卻不是唯一讓組織更有能力的選項,如果我們能用更小的規模去完成事情,為何要選擇一個一旦崩解就難以復原的結構?

組織能力 = 最小值(承受力 or 規模 X 連結力)


最理想的組織能力數值應該是比需求再些微高些,專業的管理人員通常都能很好的去估算,也能在短期持續達到目標,但很多組織在中長期上確經常遇到失敗,原因就在於結構失衡。

人是可以短期承受超量負荷的動物,撐過就好的內心小劇場天天在上演,但實際多數情況是不斷遇到意外,撐3天變5天,5天變3個月無限的增長下去,加上越大的組織越不容易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與得到對應的回報,長期超負荷情況下更加消磨鬥志與責任感,最後變成生產力低下的行屍走肉,這種組織與員工雙輸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在估算組織能力時應該謹記,最弱的環節才是我們的實力這個現實,我也想扛50KG的背包登山,但如果腳踝沒鍛鍊的情況下,體重加30KG就會疼痛,那除非現在是天災來要逃命,不然這樣的規劃勢必帶來山上進退不得的慘劇,經營是一場無限的遊戲,你的任務是讓遊戲能一直玩下去,為了自己利潤最大化而貪婪消減夥伴的利益,總有慘淡出場的一天。

而提升組織能力方面,最應該考量的是連結力就像神經系統徵招肌肉同時工作一樣,通過平時的共事磨合提高整體的運作效率與向心力,最重要的事將存在感轉為貢獻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且做的是能驕傲的事情,當然執行的方式通常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讓所有人都感到被尊重是很重要的事情。

規模化的挑戰日益增大

為何要強調連結力而非較簡單能進行的增加規模,是因為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用規模去撐起的生意都將無比的競爭與日益困難,原因有四

  1. 國際資金龐大
  2. 成本永遠有更低者
  3. 市場飽和大眾轉向分眾
  4. 系統風險增大

其中成本有時又容易被資金影響,現在商戰各種超額補貼政策,反正資金是靠國際市場的本夢比和無限QE來的,堅壁清野剔除對手後來個贏家通吃是常見的手段,雖然也容易因為市場需求轉變過快最後也血本無歸,但畢竟不是自己的錢因此還是會一直發生。

市場飽和大眾轉向分眾問題更是有點棘手,假設原本有100萬人急需衣服穿,那我只要大規模生產100萬件一樣寬鬆能套頭的衣物就能大賺一筆,但當大家有了衣服我就得生產S、M、L三種不同的尺寸,但再來又有嬌小型和壯碩型的需求,那我可能就得多生產XXS、XS、XL、XXL加上原本的就7種尺寸,當然現在已經往4XL邁進,再簡單的加上男女裝、適合的場合與顏色不同,組合非常複雜。

雖然可以透過過往數量估算生產量,但庫存勢必是得增加而這些都是成本,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嚴重的是客戶因環境、同儕或興趣成為的小族群,這種族群有較高毛利會吸引特定廠商去經營,且因為商品屬於替代財(買A就不會買B),造成規模化下需要有高彈性,但其實勝出的已經是高彈性。

系統風險方面經過COVID-19的肆虐後讓原本因關稅政策而洗牌的市場,更增加很多不穩定性,規模大的背後金流穩定是嚴峻的問題,一有閃失畢生成果就將付諸流水。

夠大取代更大,永遠的玩下去

面對未來要思考的應該是放下舊工業時代無腦的持續不斷成長改成計畫性成長策略,不斷成長策略就像你計畫你每週能舉起的重量都增加2.5%,看似容易且剛開始也能做到,因為你可能低估了開始的能力但計劃不久就會達到瓶頸,以複利終值來算提升量一年是3.61倍,兩年是13.4倍,三年是47.09倍,假設從弱雞20KG開始三年後變成942KG的宇宙巨獸,這可能嗎?這不叫計畫只是偷懶不思考,盲目地祈禱過去的方法有效,忽略了凡事都有其極限,而現在到達極限的時間比以前更短了。

請記住未來的世界將很難用一套過去成功的經驗去取得長期的成功不墜,你需要的是用前期的高成長到夠大的甜蜜點,然後再去組合出一套新計畫,你不需要也無法把所有的錢與榮耀賺盡,那目標會讓人非常痛苦與失去更多,找到夠用且安全的點就好,人生也是一個無限的遊戲,重點是怎麼永遠的玩下去而不是一時的輸贏。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PSM I認證考試 應考技巧、資源與心得分享 202205更新 | #信賢經驗談

這篇一直是我Blog大量閱讀的文章幫助很多人考上認證,趁本次將他影片介紹化的機會,也重新看一下內容,發現PSM的規則和方式其實還是與之前相同,針對資源部份,我就移除已經失效的,並補充一些新的資訊,希望對各位朋友更有幫助。

分類
信賢放棄學 信賢經驗談

成功的臨界點,解決習慣放棄 | #聰明不是關鍵 #史丹佛心理研究 #臨界點理論 #信賢經驗談

非常聰明才能成功嗎?史丹佛大學的65年長期研究顯示並非如此!讓平凡人成功的關鍵其實有更多因素。

大家都知道只要放棄就一定不會成功,但你可能不知道放棄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太困難,反而無聊、沒看到成效才是放棄的最大原因。

有足夠成效通常就有動力堅持,因此重點還是能不能看到成效,但大家可能更好奇的是「要多聰明才能夠成功」?

成功不用超聰明-臨界點理論 Threshold Theory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推孟(Lewis Terman)是 20 世紀教育心理學的先驅,在1921年開啟了<天才的遺傳研究>計畫,之後的65年追蹤結果證明:

高成果 = 高於門檻的水準 + 持續實踐

簡單說就是不用極度聰明,只要能跨過該項目的基本門檻,剩下的關鍵就是執行的夠不夠熟練

成效總在突破臨界點後

高成果的要素之一是「高於門檻的水準」 但這裡並非狹隘的指智商,假設要追求的是健康人生,相信不用太高的智商,要考量的因素還有:

  • 可以做的活動
  • 時間
  • 強度
  • 飲食
  • 休息

不同項目會有不同的標準,重點不在有哪些共通項目,而在「達到臨界點的量」,也可以稱為「推動改變的動能」,更簡單說「做多少才有成效」。

看到高成效才繼續,讓你無法成功

只要有努力,改變在看到成效前其實已經開始,只是通常「沒有察覺」或「沒法流暢使用」。

以要流暢用英文Email溝通為例:

  1. 學習英文沒學完26個字母,就無法拼出所有常用的單字。
  2. 不知道常用的單字,就很難了解英文使用者書面的意思。
  3. 無法了解意思,就不可能流暢的用email溝通。

因此一個英文字母沒背好的人,以「流暢使用英文做Email溝通」為目標,是難以看到成效的。

成效=成功的臨界點

成效強力驅動我們堅持,因此我們可以把「成效視為成功臨界點」或直白說就是「可觀察點」。

在達到臨界點前,怎麼累積都不會有明確的效果,而這是因為我們「累積的改變動能還未超過臨界點」,自然看起來沒有前進。

此狀態一久人自然就會想放棄,畢竟總是有其他的選擇,但頻繁轉換就不會成功,越來越沒自信淪為失敗主義者。

秘密在於適當的目標

笨蛋才只把目標訂在改變世界!我們可以改變世界,但改變世界是史詩級的目標沒法一步達到,中間要有階段,越明確的階段,你就越容易完成目標。

假設我們要改變世界拆分可能像:

改變世界->1000萬人被影響->…省略…->30個學生->社區大學教課->主動去投課->準備課程->列課綱->少看部影片

但常見的失敗點在於,一開始規畫得太細,花太多時間規劃沒去執行,執行後才發現很多計畫都會需要調整。

目標的正確拆分方法

正確目標的拆分方法,我在Youtube影片「科學化改變人生」中有詳細說明,想知道的朋友可觀看下面影片連結,從90秒開始直達拆分必須了解的部分,讓你10分鐘就能掌握正確的觀念。

成功關鍵就是正確拆分與堅持執行

我們都會遇到一面「無形的牆」,讓我們懷疑自己是否聰明到能成功,但從65年的長期科學研究知道「聰明到可以達到平均水準」,後面就是堅持的問題了。

正確的拆分目標,讓你看的到成效但又不至於沒挑戰性失去興趣,只要掌握好這點,堅持就容易多了。

獻給一直努力付出但沒有看到成效想放棄的朋友,加油!成功有臨界點,你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我們堅持累積下去,總有突破的一天

===========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請信賢喝杯咖啡
https://ko-fi.com/hsinken
Hsinken吳信賢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ttCHEA4-El2x3tMcjnFg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30132764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管理

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

延續之前團隊合作狀況才是問題能不能被解決的關鍵,這裡提出適用於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方法,透過這方法能培養「遇到重大問題時正確解決能力」,步驟可以快但不能省,不然落入獨裁或躁進問題可能沒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

發覺->歸納->學習->評估->逐步完善

合作的基礎在於共同利益,光是自己緊張是沒用的,因此建議以幾個階段去進展,依團隊的成熟度快慢可能不同,但急躁也是沒用的。

解決五階段分別為:

  1. 讓團隊發覺問題
  2. 共同觀察歸納問題的成因
  3. 學習方法
  4. 評估可行性
  5. 逐步完善

1.讓團隊發覺問題

除非是非常明顯致命的問題,不然通常只有你或少數人會發現並存在不能提出來的可能(例如老闆獨裁決定),但更多時候致命的問題是不明顯且非立即的,這種危險會慢慢危害團隊,最終無藥可醫而衰亡,要避免這問題的方式就是讓團隊意識到這是嚴重的問題,當然如果大家都不以為意,那可能真沒問題,或可能你就要準備換團隊了,畢盡良禽擇木而棲。

2. 共同觀察歸納問題的成因

當團隊有了可能有問題的意識,第二步應該是共同去觀察這個問題,設法歸納出可能的成因,每個人觀點不同,單人容易偏頗且團隊一起觀察更能促進後續合作解決的意願,當然最後勢必還是會有人主導結論,但此過程不能少。

3.學習方法

這裡包含了找尋方案和實際學習,找尋方案部分通常一到兩人執行即可,假設性排出優先可能方案,然後派員深入學習,重點是先有個初步方向而非有立即一次能解決的錯誤期待。

這裡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何不是先評估再學習?因為以為隨便看幾個網頁或一本書就覺得掌握知識的這種想法是非常自大的!,嚴重的問題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先做較深入的學習才有評估的能力,現實不是一場兒戲,要嚴肅去面對它。

4.評估可行性

當團隊有人深入了解一個待選的解決方案時,團隊要一起評估執行的可行性,這可行性至少要包含:

  • 時間
  • 成本
  • 效益
  • 團隊執行意願與能力

時間、成本和效益大家都會考量,但關鍵是團隊執行的意願與能力,這點最重要卻最容易被忽略。

舉例來說:假設產品銷售不佳的原因是設計太醜,方案是所有人都去學美感課程,大家都有美感產品自然就漂亮大賣了!乍聽很合理,但執行後可能因為天份或每個人喜好不同,反而團隊搞得很不愉快,這時若團隊有共識,找一個專業的設計師來處理會是更好的方案。

另外還一個常見問題是高估團隊能力,主管可能會覺得這很簡單團隊可以輕鬆達成就自主下了決定,俗話說「若要人如你,除非他是你」

,每個人狀況不同且倉促下可能有沒注意到的點,能不能執行應該務必由執行的人來決定。

當然會遇到下屬沒有經驗無法評估怕故意拖延的情況,這時可以找專業的人士來協助,但切記專業人士畢竟不了解內部狀況和能掌握所以突發狀況,保守一點才是上策。

5.逐步完善

評估後決定執行後,切記要建立多段的檢核點與接受一開始不完美的現實,世界上沒有一體適用的完美方案,Google和Apple適合的方式也必定不同。

要想像導入任何方案就跟拿鉛筆不用工具畫圓相同,一筆就有完美的圓是天才,正常方式是盡力畫一個圓形(結果像六角形),然後針對不夠圓的地方逐步去修正,這就是磨合的過程,重複不斷執行,最後任何人都能得到一個漂亮的圓形。

逐步完善的過程中也能透過檢核點來評估,是否要繼續進行或重新選擇方案,執行前通常都很美好不然就不會被選為方案,那像考試一樣讀書時都沒問題,一考馬上見真章,因此要認清事實,寧願早早失敗重來,也別拖到最後才發現,一切是場美麗的誤會。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教學 管理

老師在弘法、顧問做啟發

這兩天的CSM認證課程助教加上之前的工作經驗,讓我對不同身份的職責有所自己的定義,當然現實中角色常常會兼任,但任何的當下你只會當一種角色,若教學時只聽不說,解惑時只想硬塞制式答案,都是非常不適任的。

・老師是法師,要積極有系統的弘法,教會你某種技能或思想

・助教或顧問是禪師,要積極不做事,先讓學員犯錯他們主動發問才去啟發

為何會有此差異?

因為老師必需幫助學生 新學會加強 某種他們想要的技能或思想,從無到有這會為學生帶來新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一個系統去主動協助同學學習,假設老師上課啥都不講那學生也無法適從,而解答學生問題時老師切換成的是顧問角色,職責自然也不相同。

而助教或顧問的職責是幫助已經有基礎的學生 解開疑惑擴展可能性 ,學生可能哪邊想不通或鑽牛角尖時,不給直接解答,而是透過經驗分享或比喻來協助他們得到自己的答案,而不是制式的解答。

只有學校才有標準答案,現實只有適合自己的答案

現實中顧問應該要做禪師角色,因為學生肯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過去可能有犯大錯但結果卻成功,但因有程度所以知道那只是僥倖,心中一直很不踏實怕成功無法延續,這時心中有所疑惑自然主動將問題提出。

顧問因為非組織內編制,自然能用較超然的角度去找出顯而易見卻被忽略的點,就像幾乎天天有美麗的夕陽,而我們通常不會注意一般,但若成為遊客就會讚嘆其他地方夕陽的美麗,甚至覺得自己很幸運能看到,習慣讓人省時但也創造了盲點,這是任何個人都難以克服的,因此才會需要協助。

解法不會一開始就存在,大家願意合作才會成功

世界上大部分的問題能否解決幾乎都與合作狀況有關,越多人變數越大但能成就的事情也越大,要求所有人當殉道者還期待大家會合作?這就真的太一廂情願了。

不管是個人或企業成功必定有其獨到之處,必須去尊重而非貶低或歧視,我們可以提供一套技能或思想,幫助他調適成適合他的方式,但不該想把他變成那套方法的代言人,強硬的亂套要求完全的遵行只會讓他最終變成殉道者。

再來我將分享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作為延伸閱讀的內容,請點擊下方連結繼續學習
文章連結-重大問題的五階段解決法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管理

傲慢總是默默阻止自己成長

昨天當了第一天的CSM認證課程助教發現自己的傲慢,ScrumMaster是要引導團隊,但什麼是好要往什麼地方去,真的不是你的一廂情願嗎?
 
過去當學員時你會想讓團隊跟著我的聰明想法走吧!讓哥帶你飛^o^
 
當了助教你要抑制說話和自以為是的引導衝動,盡可能最少幅度的影響他們,或許場面會有些乾但這其實是必然的,因為他們總是會有一個方案出來的。
 
我在想我總是覺得人家不夠主動積極,這其實就是我的傲慢,是否沒給人機會去表達他所想,而直接跳到結論不想聽?
 
不可否認我若沒有覺得自己夠聰明,我就不可能相信自己能追求突破,但畢竟一個人或一個小團體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我終其一身努力其實連一台iPhone3GS也無法獨立做出來。

我們的能力建立在別人的知識上,為何我們不能用更開放的角度去聽別人的聲音?

當然我們還是會有一套自以為是的做法,可能對可能錯大家都一樣,但至少可以不要這麼傲慢,不要一時間就只說自己的想法,享受一下那個讓人尷尬的時光,說不定你會受到完全不同的激盪,這才能創造自己的進步,而不是只想把別人變成過去的自己。
 
很感恩突然有機會變成助教,才會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些事情,以前教書會覺得老師因為不想出糗,會努力備課連覺得不想學的沒用東西也要硬逼自己去懂,而對一門知識有所更深的認識,因此變得更厲害。
 
助教不是以教導知識為主要目標,而是在必要時引導才存在的,因為沒有利害關係,站在輔助角色看著學員去犯自己覺得的錯,只要抑制住想發言的心某種程度是更容易了,這在真槍實彈的商業環境中是困難的,但也因為是這樣你更能去觀察,那些恨鐵成不成鋼的憤怒都只是自己的傲慢,把舞台留給他們,你才能跟著進步。
 
今天還有一天,好好享受這個經驗,或許又會有不同的體會,這就是有趣的人生吧。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

分類
信賢經驗談

河流並非為了大海而存在

如果人生是條河,那終點不一定要是大海,有人是日夜喧囂的急流切過山谷直入大海,也有涓涓細流化成地下水,或許還有流進沙漠最後成為死海,河流不會永遠都在,也不一定會如黃河為人傳頌。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而人生也是,任何一個瞬間都不是完整的你,現在的一切都是過去的累積,未來的一切也從此刻出發,即使最後回到原地但也因有了新視角而與未離開不同。

我們都已經留下存在的刻痕,持續探索自己的想法,勇敢用人生去做出驗證,劃下的一定是意想不到風貌。

——
喜歡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或進一步討論或想看看我創作的其他內容
請點擊我的FB討論區連結
HSINKEN 信賢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hsinkenfans